文章导读
师的研究没有直接联系,或者他们的论著并不是学界的代表作,学生却千方百计要引上几段,有些引证的内容就是大白话,谁都会说,甚至连导师论著中的"俗话说…"都引上了。这种阿谀的风气应当制止。做导师的,发现论文出现这种问题,应主动删
发表论文需要多少费用:(论文发表)_2222_{论文}33师的研究没有直接联系,或者他们的论著并不是学 界的代表作,学生却千方百计要引上几段,有些引证的内容就是大白话,谁都会说,甚至连导师论著中的"俗话说… "都
引上了。这种阿谀的风气应当制止。做导师的,发现论文出现这种问题,应主动删除牵强引证自己的内容,批评学生的这种做法。当然,如果确实自己的论述是学界某一派的代表性观点,倒是应鼓励学生参加讨论,从中学会如何做学问。
关于非正常引证的动机是复杂的,上面谈的是较普遍的一
种。
既然谈到这个问题, 这里不妨把 F. 索恩 ( Thome) 归纳的六种非正常引证的情况胪列如下:
一一-为阿谀某人引用; 一一-以自诩为目的引用;
一为相互吹捧而带有偏见的引用; 一一为支持某一观点牵强的引用;
一一为维护某一学术研究派别利益的不正常引用;
' 因迫千某种压力的引用[l。]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这类非正常引用不可能反映与研究对象的真实联系,最终影响论文分析结果的客观性,沽污学术研究。
九、写作中缺少"敌情观念“
这里的"敌清“当然不是指真的敌人,而是指可能对论文 的漏洞提出间题的专家们。
没有这种防范意识,写作时只考虑 有利千自己观点的一面,有意无意地回避不利于自己观点的材 料,这就种下了答辩时遭遇诘问的种子。硕士论文与一般文章 不同,最后是要通过答辩的。经验丰富、比学生掌握材料多得 多的评委们,常常一眼就看出了作者回避的东西,会提出针锋 相对的问题, 搞得学生答辩中很是狼狈c 硕士论文的作者一定要有一种特殊的"敌情观念",即每论述一个问题,自己多想 想,别人会就这个问题给我挑什么毛病?如果每一个问题在写 作时都这样自我提出问题,文章就会论证得较“圆",逼着自 已治学严谨些,这实际上是一件好事。
注释:
[ 1] 参见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北 京大学出版社 1992 年版。
第三章 从形成选题到设计框架
没有写过硕士论文的研究生,事先感受一下论文从形成选 题到设计写作框架,有一种办法可以间接做到,这就是看几份 对同一篇论文初稿、二稿到三稿的评阅意见。

这比讲述相对空 泛的道理,可能会更生动而清晰地展现一篇论文的形成过程。 这里,我选了两篇保存较为完整的系列评语,对初次写作硕士 论文的作者来说,可以就此感受到学生和导师共同商讨论文的 情形。
实例 评语 l
这是对一篇硕士论文从考虑选题到看最后一稿的系列意见。其中具体讨论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从中体会 一下如何
95%的人还看了:
逐渐形成论文的选题和搭起论文的框架、论文架 构的大体模式,如何紧紧围绕已经确定的主题找寻资料和 进行论证,如仵应对评委们可能提出的问题,等等。此外, 细心的读者可以从中看到初次写作硕士论文时常见的错误 和偏差,有些是小毛病,但很可能会影到论文的通过。
不算最初较长时间对材料的搜集,仅从考虑、确定选 题,到基本完成此论文,历时五个月。
SH:
你的论文初稿我仔细看了一遍,显然你打算通过引介法国
学者巴哈的“地理新闻学”,构架一篇以地理新闻学为内容的 硕士论文。但是从现在的第一稿看,你自己的观点不清晰,巴 哈的观点摘引太多,以致占了全文的三分之二。还有,引证的 东西和你想说明什么,有些对不上。不知你读过《读书》杂志 上的文章没有,即使是书评,也不能这样写,况且这是硕士论 文。要借书评(评某本书只是个引子)论证自己的观点,对书 中的思想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巴哈的原文直译,有些不好 让人懂,要让该书为自己的论证服务。
我仔细地看了你翻译的巴哈的那本书的部分译文,看来他讲的问题涉及面相当广泛,其中第二部分第一章(关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不知是否是全文,如果就那么点东西,就要另 外考虑论文的写作形式。
对巴哈研究方法的评价要慎重,因为毛泽东在《矛盾论》 第一节中把根据外部地理、气候原因分析问题作为“形而上学”的唯心论的典型作了批判,这在老一代人的印象里是很深 的。我的想法是,把从地理(包括人文地理,但巴哈把人文地 理又归结为自然地理造成的,说得绝对了)角度考察大众传播,作为全面考察媒介的一个补充视角,强调本论文的主题, 是对主流研究作一侧面的补充说明,这样人们会感到有些新鲜,又不会怀疑这个视角。而对主要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决 定媒介情况这一我们传统的认识,要首先肯定,然后说明这不
是本文的要点。凡是巴哈讲的与我们传统的说法不一致的地 方,引证中都要暂时回避,只采用你需要的论点。最后再设一 节,批评他论点中的“唯心主义”,但不要采用大批判的方式, 用商榷的方式。
发表论文需要多少费用:(论文发表)_2222_{论文}33不要对巴哈的思路作全面的肯定或否定,只说 他提供了考虑问题的一个值得注意的视角,而这个视角正是我 们长期以来所忽视的。
这样一来,我感到文章的结构要重新考虑,建议如下。
题目:从自然、人文、经济地理看大众媒介的分布与发展
-从雅克巴哈《 》谈起
一、绪章。先点明主题:大众媒介的分布与发展,与生产 力、生产关系、政治斗争、
95%的人还看了:
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有较大关系, 我们已经给予很大的关注,但是很少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经济地理的视角考察对媒介分布和发展的影响,虽然这不是决 定性的因素,但常常制约着媒介的进一步发展。
发表论文需要多少费用:(论文发表)_2222_{论文}33在统筹考虑媒 介的分布和发展时,有必要也从地理角度分析问题,这样,展 现在我们面前的会有另一番图景,可以开拓我们的思路。
法国学者巴哈 (介绍他的简历、社会评价、这本著作
讲到的这些考察角度)等等C
本文的目的,通过借鉴巴哈提供的视角,考察世界媒介的分布和发展与三种地理(自然、经济、人文地理)的关系,进而分析我国因不同的地理原因造成的媒介分布状况,提出一些发展我们不同地理地区媒介的建议。
二、自然地理对媒介分布和发展的影响。用你自己的语言表述巴哈的一些观点,然后把他用其观点分析世界各地情况的 东西(加上你自己了解的情况),作为你自己的分析来说明他
的观点, 展示一幅这样的世界地图。这是第一部分C
第二部分,继而分析中国自然地理造成的媒介分布和发展 的差异(这需要找点资料,新闻年鉴之类,贫困地区,特别是 山区媒介缺乏的情况,需要下些工夫),提出几点在这种情况 下发展媒介的意见。
三、人文地理对媒介分布和发展的影响。第一部分结构同 上,这里讲的是各地各国的文化传统(习俗、宗教、生活模式,例如《嫁到黑非洲》一书里讲的家族一起生活的特点、观 念等等)对媒介分布和发展的影响。
第二部分,继而讲中国…, 不过这里的“人文”是指各地小的地方不同的观念、生活模式,例如广东人吃早茶看报 纸,北方就没有;东北人有猫冬的习惯,南方人就没有;城里 人与衣村人的生活特点也有不同,城里人上班匆匆,农村人的 时间观念没有那么强,这都可以视为人文地理造成的媒介接受 特点。然后也是几点意见。
四、经济地理对媒介分布和发展的影响。这里可以重点讲 讲南北综合国力、技术的差异造成的媒介结构的差异,方法同 上,也是先世界后中国。
五、对巴哈著作中一些观点的批评。先肯定他提出了一些新鲜的研究视角,然后说,也许是他对自己热衷的专业太上心了,千是出现了地理决定一切的倾向,当然不是处处显示出来,有时也强调了各种因素。其他问题,再挑几个说说。
六、结语。呼应开头,强调我国幅员广阔,地理复杂,在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媒介既需要党和政府的统一部署,又要考 虑不同的自然、人文、经济地理对媒介发展的制约,有步骤地、因地制宜地发展富有各地特色的媒介和媒介文化。
Tag:
论文(2525)发展(347)分布(5)地理(18)媒介(6)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论文写作发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