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女博士找"中介"在核心期刊代发论文被骗5万元前不久,湖北某高校博士张晨(化名)在网上找“中介”在“C刊”(某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愿望破灭了,还被淘宝卖家骗去了5.2万元积蓄。近日,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的民警联系上张晨,告诉她骗子已经在安徽
奥斯特发表的论文:「净网2019」女博士找“中介”在核心期刊代发 女博士找"中介"在核心期刊代
lunwentong.com/' target='_blank'>发论文 被骗5万元 前不久,湖北某高校博士张晨(化名)在网上找“中介”在“C刊”(某大核心期刊)
发表论文的愿望破灭了,还被淘宝卖家骗去了5.2万元积蓄。近日,安徽省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的民警联系上张晨,告诉她骗子已经在安徽被抓获。 据张晨介绍,自己就读的专业有硬性要求,读博士期间必须在“C刊”发两篇论文才可顺利毕业。“我在博士二年级已经在‘C刊’发过两篇了,考虑到多发几篇可能对找工作有好处,就想到了在网上找中介代发。
” 去年10月,博士三年级的张晨在淘宝上找了一家可以代写并代
发论文的店铺,加了店主的微信。 “对方很热情,回复也很快,并许诺安排在2018年3月的核心期刊刊登,但代写代发一篇要2.6万元,要先付1.3万元定金,之后安排专业写手写论文,我就先给他转了1.3万元。”张晨回忆,大概过了15天左右,卖家再次联系自己,说写手已经写好了,要求她支付剩下的1.3万元“尾款”。 “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询问刊发进度,他回复我‘放心,花钱好办事,刊发有周期,要等3到6个月的’。”张晨觉得那家淘宝店铺总体评价看着“还行”,也就没有考虑太多。
去年12月,在第1篇论文还没有“落实”的情况下,张晨还想再发1篇,就再次联系该卖家,又“送出”2.6万元,卖家则承诺“这一篇将于2018年5月刊登”。 “其实那个时候也很担心,刊物一天没拿到,就觉得有被骗的可能。但之前自己投了很多篇都没成功,多发点论文肯定对以后找工作有好处。”张晨劝自己“不要多想,继续等待”。 付款以后,张晨一直关注着即将刊登自己论文的期刊的公众号。到了今年5月,她还没有发现一篇自己署名的论文,才意识到可能遇上骗子了。
“那时,卖家删掉了微信朋友圈很多代发论文相关的内容,我给他发微信也不回,电话也打不通。”然而,损失了5万多元的张晨并没有选择报警,她担心这个事情传开会影响到自己毕业。 她也没有把这件事告诉家人和朋友,怕他们为此担心,直到安徽芜湖警方联系她,告知“骗你的嫌疑人已经被抓获”。
奥斯特发表的论文:「净网2019」女博士找“中介”在核心期刊代发 原来,去年11月25日,安徽某高校副教授郑某(化名)到芜湖市公安局弋江分局报案,称其去年8月在网上被以在核心期刊上代发论文的方式诈骗1.4万元。
奥斯特发表的论文:「净网2019」女博士找“中介”在核心期刊代发 接到报警后,弋江分局民警张宁和同事迅速行动。今年3月,民警在犯罪嫌疑人巩某家中将其抓获,巩某如实供述了涉嫌诈骗的部分犯罪事实,但拒不交代其他案件。“此类案件受害人大多选择不报警,他们抱着‘怕事情传出去受影响’的心态,这也给案件侦办带来了更大的难度。”张宁说。 经过民警耐心劝导,巩某陆续交代了涉及福建、山东、湖北、上海等地的相关案件,现已查明涉案金额近13万元,已为5名受害人挽回10万元的经济损失。 同时,芜湖警方通过技术手段,联系上了受害人之一张晨,并为她追回了1万多元的损失。 据警方介绍,巩某通过在淘宝网站上开设店铺,以可以在核心期刊上代发论文为由,谈好价格后先让受害人支付数千元定金,数天后发给受害人一份虚假的《用稿通知书》,支付尾款之后,嫌疑人便将其拉黑,以达到骗钱的目的。实际上,巩某在收到转账后没有帮人
发表论文,代发论文只是其实施诈骗的方式。 据警方介绍,犯罪嫌疑人巩某仅有中专学历,今年不满30岁。目前,巩某已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对于是否还有别的受害人,公安机关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95%的人还看了: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 俞任飞 世界上每五篇学术论文,就有一篇来自中国。2018年,一份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发布的《科学和工程指标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发表的学术论文已经超过42.6万份,相当于国际总数量的18.6%。 这一数据已经超越美国,让中国成为学术论文数量的第一大国。而作为学术论文的主要载体,学术期刊承担着展示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文化的重要作用。 但另一组数据表明,2018年中国发表的29万余篇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学引文索引,是目前最知名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之一)论文中,只有8.82%的
论文发表在中文期刊上。 这意味着,中国学术交流的未来,道阻且长。 大会现场。 科技期刊领跑能力不强制约我国期刊发展 2019年4月26日,为推动中国学术与世界的交流,提升中国学术软实力,由浙江大学和科睿唯安联合主办,浙江大学出版社和科睿唯安(中国)共同承办的学术交流的未来热点研讨会在杭州召开。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前校长杨卫,科睿唯安副总裁、编辑发展与出版关系部总监James Testa,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出版社社长Andrew Stammer,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等多位业界大咖参加的会议通知一经发出,就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 4月26日上午9点,超过三百人的会场座无虚席。浙大学报前总编张月红作为主持人,点明了此次国际会议的目的:如何确保出版信息可信、有价值;以及在新形势下,提高国际学术交流,保证技术创新。 在开幕词中,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也提到,全球有超过4万种期刊,造成我国与世界知名期刊差距的深层次原因来自多方面,其中科技期刊的领跑能力不强成了主要制约。而未来,学术期刊行业还将面对新兴的技术和传统出版融合等诸多问题,这需要行业同仁集体的智慧与努力。 浙江大学出版社社长鲁东明。 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学术论文越来越少 为期2天的会议围绕资源信任、科研诚信、技术创新和全球市场四大主题展开。共由一个主题研讨:学术交流的未来,和三个专题论坛组成,分别是⒈学科与期刊:中国创办学科新刊的时空观,学科如何办新刊?⒉市场营销:知往论今,未来的学术交流要懂什么?以及⒊科学精神中国行@浙江大学中国的科研创新与学术诚信。 第一天的会议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前主任、浙江大学前校长杨卫发表演讲。他的演讲立足国内情况,他提到:“2016-2018年中国学术论文数量、质量增长迅速,但在国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比例却越来越低。”一上来,杨卫就用几组数据强调,中国期刊在质量上,与国际知名期刊的鸿沟正在扩大。而学术期刊“西强东弱”的局面,亟待从国家层面加以解决。 相比国际期刊市场,杨卫提到国内大多数科技期刊都是研究机构或高校主办,实力和运营方面相对属于小、散、乱。而国外一些巨型期刊利用期刊数字化带来的审稿、发稿便利,扩张平台,覆盖所有学科,论文容量巨大不说,还涵盖数据库等功能。 杨卫认为,中国也应当通过国家政策引领,建立一个兼具“审稿、数据、分析、发行”四位一体的大型期刊平台,以此加速中国学术期刊行业的发展。 会议现场 中国学术论文存在一些特有现象 美国恩波利州立大学生物系教授、学术期刊主编John Richard Schrock,从1999年开始和中国期刊打交道,近年来一直担任英文校审工作。他在演讲中展示了多个实际案例,分析了目前中国学术论文存在的一些特有问题。 “在中国,一些学生即便成为了教授,依然会在自己的论文中,把没有参与的老师列入作者栏。”甚至有些老师会发现,自己在一篇一无所知的论文上“被署名”了。 “我过去也曾帮大学学生改过论文,他说要把我放在作者席上,但我拒绝了。”这种“名誉作者”的行为,在Schrock看来大可不必。 针对这一现象,Schrock表示已有一些解决办法。“期刊开始要求,在最后的致谢中针对每个作者做的事情,进行具体描述。” 除此之外,Schrock也对规范引用、虚假润色、评审,精英主义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建议。 会上,除了嘉宾的精彩报告外还有活跃的互动环节,与会人员提出了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与嘉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去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文件强调,科技期刊传颂人类文明,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了国家科技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的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领域期刊。 基于此,浙江大学举办的“学术交流的未来”研讨会也希望通过建立国际化的学术交流平台,提升中国的学术软实力,推动我国学术期刊的创新、国际化和持续改进。 。
Tag:
论文(2532)中国(241)期刊(749)大学(121)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论文写作发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