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7-02 14:20 来源:http://www.lunwentong.com/ 作者:佚名 点击:次
近年来学校突出优势,发挥特色,在先进制造领域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为推动地方技术进步、服务全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7年,学校的科研总经费突破2亿元大关,其中大部分是直接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的横向的科技服务项目,学校教师的科技成果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根据上海市教委的统计,学校的横向科研经费占总经费的比例在上海市高校中名列前茅。
立足上海——积极参与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升级
“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发展自主创新的先进制造业,上海市“十一五”规划也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些战略的实施对先进制造业研发提出了十分紧迫的任务。同时也为学校发挥传统的学科优势提供了良好的战略机遇。
长年来,上海理工大学积极依托光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优势学科,积极调整学科布局,努力构筑先进制造业研发高地。如学校正在建设的“先进制造与装备技术学科群”涉及机械工程、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化工过程机械、流体机械及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机与电器、工业设计学科领域,这些学科领域专业特色明显,应用前景广阔。
依托这些传统优势学科,学校立足上海,对接地方需求,积极参与先进制造业的技术升级。积极承担地方重点产品开发、生产技术难题攻关项目
SHZl044双主轴立式车削中心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生产电梯中有一组关键零件:曳引轮蜗轮组件,为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上海三菱公司急需一种加工曳引轮的专用数控设备,然而当时国内外没有现成的机床。鉴于该情形,为发展我国先进制造业,上海市经委将其列入“上海市重点产品开发、生产技术难题攻关项目”,进行招标。上海重型机床厂和上海理工大学获悉此信息后,决定产学研合作,由上理工应用技术研究所承担设计、上重厂负责制造,厂校联合攻关。经过精心设计、专家论证、用户最终评审,该项目采用了学校“双主轴立式车削中心”方案,用于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电梯曳引轮蜗轮组件的自动加工,成为工厂关键装备。此项目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
2MGK99光纤接口数控同轴磨床
随着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光纤连接器的需求与日俱增。
我国制造的光纤连接器及元件大量出口,在世界光纤活动连接器市场上占有重要份额。国内现已成立了多家专业生产光纤连接器器件的厂家。为解决光纤连接器核心零件——ZrO2陶瓷插针同轴精密加工难题,学校受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委托,根据引进技术吸收研发了国产精密数控机床——2MGK99光纤接口数控同轴磨床。经此磨床加工后的光纤接口精度可达亚微米级。该机床及配套的光纤接口数控C面机,已经成为上海太平洋蓝登光器件有限公司光纤接口生产线上的关键设备。此项目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伽玛刀B型机(陀螺刀)结构优化设计
2005年上理工与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基地,启动“伽玛刀B型机(陀螺刀)结构优化设计”项目。此项目2006年11月通过上海市经委鉴定。首台“GMX-I型陀螺旋转式钴60放射外科治疗系统”(简称陀螺刀)参展了2006中国国际工博会,获工博会“创新奖”和“中国高校展区优秀展品一等奖”。
建设特色学科和合作创新平台,积极推动重点领域技术突破
在上海市教委支持下,上海理工大学建设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高地”——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与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共建《数控机床关键技术研究“产学研”基地》协议、申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工业精密磨削技术”重点实验室获得通过。这些中心和基地瞄准国际机械工业发展前沿,以先进制造技术为特色,自主研发、设计、制造、调试机床关键技术实验平台:“高速滚珠丝杠性能测试试验台”及“龙门式可调节同步双直线电机进给驱动试验台”,通过学科建设与国家、上海经济发展结合,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高速高效智能化卧式加工中心
这是上理工和上海电气机床集团产学研合作项目,被列为上海市经委2007年度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加工业也加快向中国转移。航天、航空、兵器、汽车等行业迫切需要高精度、高速度、高效率及高可靠性的卧式加工中心,用以加工复杂零件和模具。
而国内生产卧式加工中心的企业较少、产品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本项目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和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对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重点领域技术装备首台业绩突破有积极推进作用。五轴联动数控工具磨床
这是上理工和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产学研合作项目,被列为上海市经委2007年度上海市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专项。我国现在的五轴联动高档数控工具磨床大都依赖进口,上海工具厂有限公司近年来生产的整体硬质合金刀具采用的数控加工机床也是从国外进口,因此研发高性能数控工具磨床装备,替代进口,已成为我国装备制造业和科技工作者的紧迫任务。
聚焦长三角——积极搭建先进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在与长三角的交流合作中,学校围绕“以项目互动为主题,以信息交流为纽带,平台共建,资源共享,难题共解,合作共赢”的原则,注重实效,积极搭建先进制造业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产学研战略联盟的辐射带动作用。
目前,学校已和浙江省武义县签定了全面科技合作协议、和江苏省张家港市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办公室,为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平台。
学校还与江苏省萃隆铜业有限公司、浙江省武义机床有限公司、江苏省张家港市海陆锅炉有限公司、浙江省余菱制冷设备公司等国内大型企业共同建立了产学研基地、技术研发中心、研究所等机构。与张家港海陆锅炉有限公司共建产学研基地2005年,苏州海陆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当时为张家港海陆锅炉有限公司)委托上海理工大学自主开发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双方携手成立了产学研基地和余热锅炉联合研究所,同时还建立了上海理工大学研究生工作室和大学生教育实践基地。
2006年10月该合作项目通过了由江苏省科技厅主持召开的科技成果鉴定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余热锅炉的设计能力和技术水平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年11月,公司和学校的研发人员以竞标的方式取得了我国第一台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的生产制造权。同时,为了余热锅炉技术进一步深入发展和推广,学校和企业合作联合申请了国家“863”计划项目“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研制”,使此项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得到了国家科技部的大力支持。
已为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申请了10余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使得该项目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一年多的高温高压自然循环干熄焦余热锅炉样机生产制造和运行,设计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不断完善,企业在学校技术力量的支持下,着手该项技术产业化,2007年双方申请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高效环保节能干熄焦余热锅炉及其产业化”,计划投资1亿元人民币,江苏省政府资助1500万人民币。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合同金额达2亿多元。
与浙江武义机床制造公司共建“数控机床研发中心”
为了抓住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机遇,依托长三角联动发展,2004年经上海市教委科技发展中心与浙江省武义县科技局牵线,上理工与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数控机床研发中心”,共同开发斜床身数控车床新产品。
斜床身数控车床是国际机床制造业近年来推出的一种新颖卧式数控车床,由于斜床身结构车床具有刚度高、抗震性好、排屑流畅、造型美观等优点,已成为国内外专业车床制造厂首选的数控车床机型。
此项目由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应用技术研究所设计,武义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制造,于2005年元月签约启动,2006年被列为浙江省新产品计划项目,项目成功完成后,于2006年11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鉴定。服务全国——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主战场
上海理工大学积极对接国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需求,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发展校办产业,建设国家级科技园区等多种途径服务全国,服务社会。
发挥优势,在全国各地开展科技服务
近年来,学校科技服务活动涉及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广西、广东、福建、山东、山西、江西、河南、北京、天津、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云南、贵州等地。
与太原第一机床厂共建山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2001年,经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牵线、上理工与太原市人民政府签订了长期全面合作协议,共建“上海理工大学与太原第一机床厂合作技术中心”,2003年经山西省经贸委认定为山西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中心成立以来双方进行了多项合作,由上理工设计、太原一机制造的“XQK2415龙门数控镗铣床”被列为2002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2004年P2月通过山西省经委验收;双方合作开发的“CNC-32数控卧式车床”参展了2003-CIM7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2005年7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太原第一机床厂时,参观了此台数控车床新产品。
与福建成功机床有限公司产学研项目对接
2005年“第三届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上理工与福建成功机床有限公司实现项目对接,由上理工为福建成功机床有限公司设计新产品“C5116G单柱数控立车”,样机参展了2007年4月厦门“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机电产品交易会”(简称“台交会”)。
整合资源,做大做强校有企业
校办产业是高校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为了服务全国,积极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近年来,学校大力发展校办产业,成绩斐然。
例如,学校附属工厂积极响应国家和上海市政府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号召,瞄准国外先进制造业水平,依托我国铁路发展的大好机遇,通过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在长钢轨生产线加工设备这一薄弱环节,自主创新,大力研发,始终坚守“在市场上销售第一代产品,在车间生产第二代产品,在实验室里开发第三代产品”的企业发展战略。
正是这种居安思危,放眼未来的策略,也正是高校资源与企业资源整合的优势,使得工厂成为铁路行业中的知名企业。我国铁路提速的要求使无缝钢轨的生产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而生产设备又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工厂就是看到了这个历史性的机遇,通过近几年的课题攻关和实践,完成了一系列的长钢轨生产设备,这其中包括:CKJ-3200钢轨焊前校直除锈一体机、SKJ-2500数控四向钢轨校直机、MK-1000钢轨焊缝数控精磨机,这些设备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硕果。它以科技含量、性能质量超过进口产品,价格却低于进口产品而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
如今,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工厂已经拥有十多项国家专利,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附属工厂已经拥有了40多种产品,大部分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些产品具有应用范围广、质量稳定、性价比高的特点,现已成功跻身铁道部的内部生产市场,并在行业中具有较高的评价和声誉。
打造“引擎”,努力建设好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区为建设上海市杨浦知识创新区,更好地服务全国,根据上海市“两个优先”即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总体要求,由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市杨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发起建立了上海理工大学大学科技园。园区的总体定位是“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引擎”。
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上海理工大学科技园将充分发挥国际化、专业性、智力型的建园特色,致力于打造“先进制造业的科技引擎”,通过搭建“3T平台”(技术平台TeohnoloqvPlatform、转移平台TransferPlatform、培训平台TrainlnQPlatform)、建设产业集群,形成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将园区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研发创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辐射、制造业高端人才培养的科技高地。
2006年10月,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立了我国第一家虚拟制造技术专业公司一一上海沪江虚拟制造技术有限公司,通过产学研结合,将优势学科的前沿技术推进到企业应用前沿,成为先进制造业引擎的主体部件。
公司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和全国DOMA虚拟现实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已将科研成果应用到园区规划、艺术、博览、远程教育、航天军事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为制造业的产品设计、工艺优化、检验测试、职能培训、市场宣传等企业生产周期提供技术服务。今后,上海理工大学将进一步坚持“立足上海,面向世界,育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秉承“在服务中求支持,在贡献中求发展”的理念,瞄准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需求,强化科技服务功能,在不断推动行业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本文来自《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杂志
95%的人还看了:
学校基本情况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附属龚路中学创办于1944年,其前身为上海市龚路中学,是一所公办完全中学。学校坐落于浦东运河之畔,学校人才辈出,名师荟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并先后获得“浦东新区文明单位”、“上海市高中学生生涯辅导试点学校”、“上海市中小学行为规范示范校”、“浦东新区法制教育示范校”、“浦东新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等称号。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三大课题,促进专业成长——让每位教师的师德、师能得到优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初入职场教师校本培训的研究”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学校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模式研究”的子课题;“偏远农村学校职初的校本培训”是2011学年度浦东新区教育内涵项目;“基于网络的案例学习模式——职初教师校本培训的新尝试”是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专项课题。三个课题(项目)的研究,促进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了教师专业发展各项制度。
学校拥有一支敬业爱生、业务精湛的优秀教师,他们积极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并有20余人次荣获恩欧希教育信息化发明创新奖和一二等奖及其他奖项。
2.激活课堂,提升教学效能——由差异教学迈向翻转课堂的实践
多年来学校坚持对差异教学进行实践研究,积极参与“中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构建适于脑的中小学生课堂学习模式的深化研究”、“基于梦想云教室的反转课堂形成性评价的研究”、“中学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等重点课题的研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成为“上海市学习科学研究所基地学校”。
学校采用SWOT法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改中拥有的内部优势因素与劣势因素、外部相关的机会因素与威胁因素加以分析。创建微课教学视频,编制问卷,分析了解“学”与“教”现状,个性化探索“163”教学模式。组建了基于HappyClass智慧课堂系统的梦想云教室,实现了课前多媒体微课程电子教材预习、课中互动教学、课后微课程作业辅导三大功能。
3.特色发展,信息化唱主角——构建普通中学创新教育的新体系
作为市航天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区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区绿色学校,学校又与其他学校和企业进行合作,设置创新课程,共建“环境保护”和“生涯规划”特色课程。搭建基于生涯规划平台系统和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开发了学分制管理信息系统,为学生建立电子成长档案。为普通高中实行学分制管理、保证新课程方案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学校还积极探索高中与大学的衔接教育,围绕“两个市创新实验室和两个市教委基础教育专项”,开展课程建设,推进课程重建,营造课程文化,努力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格、较好科学品质和一定文化品位的学生。
在“求真返璞,乐业齐贤”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龚路中学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基础,力求让每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巅峰体验。本文来自《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杂志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毕业设计致谢
热点内容
![]() |
网站地图 论文通专注论文发表咨询11年,只提供论文发表 发表论文 职称论文发表杂志介绍等信息咨询服务 形势与政策论文可通过高校学生学位会议 专著 出版 检索 服务 月刊 国家级 图书 咨询 提供 摘要 题目 代号 邮发 数据库 出书 简介 编辑 毕业生 全国 周期 教材 文献 包括 主办 双月 想要 教学 查重 技术 方向 学位 学生 旬刊 整理 分析 发展 记录 人员 半月刊 双月刊 发行 高校 综合 成功 艺术 政治 环境 思想 规范 单位 学习 详细 修改 设计,学术 省级 杂志 格式 研究 收录 专业 写作 更多 查询 工程 作者 内容 征稿 方法 国家 数据 方式 知网 研究生 区别 北大 教学学习设计检索本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