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观察电针次髂治疗脊髓损伤(SCI)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6)第6版》和《功能性便秘的罗马标准Ⅱ标准(1999)》诊断标准且性别、年龄和基础病情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试验,观察电针次髂治疗脊髓损伤(SCI)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2006)第6版》和《功能性便秘的罗马标准Ⅱ标准(1999)》诊断标准且性别、年龄和基础病情相当的受试者随机分为针刺次骼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2人。针刺次豂组取双侧次豂穴,接6805-D电针仪,波形为断续波,频率为20HZ,时间为40min,隔日
医学论文发表一次。常规针刺组取双侧天枢、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穴,先行刺激双侧天枢穴后,患者俯卧刺激其余穴位,并留针40min。其中双侧大肠俞接6805-D电针仪,波形为断续波,低频20HZ刺激,隔日一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及3月随访四个时间点用便秘严重程度(Wexner)量表和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对受试者的排便频情况及生活质量等进行评定。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64例,脱落12例,实际52例,其中针刺次骼组和常规针剌组各26例。两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和平均病程均无差异(P0.05)。经分别治疗后,两组患者Wexner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提示两组针刺治疗均能有效改善SCI患者便秘情况。其中针刺次骼组患者Wexner低于常规针刺组,说明次豂穴能有效提升针刺对SCI便秘的治疗效果。PAC-QOL量表评分提示,两种针刺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躯体不适症状(P0.01),减弱担心和焦虑(P0.01),提升生活满意度(P0.01),但对心理不适的疗效不明显(P0.05)。两种针刺疗法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无明显差异(P0.05)。经8w治疗后,常规针刺组患者26例,痊愈0例,显效9例,有效4例,占50%,无效13例,占50%;针刺次豂组26例,痊愈0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占92%,无效2例,占8%;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月随访发现,两种针刺疗法均有超过60%的SCI患者复发便秘,但两种疗法间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次豂穴深刺结合电针能有效治疗SCI引起的便秘,改善SCI患者的便秘症状。2.次豂穴深刺结合电针能部分改善SCI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对其心理不适改善作用较小,且与常规针刺相比,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无明显疗效优势。 中文摘要5-6ABSTRACT6-8前言8-11一、临床资料11-13(一) 病例来源11(二) 诊断标准111. 脊髓损伤诊断标准112. 便秘
职称论文发表诊断标准11(三) 纳入标准11-12(四) 排除标准12(五) 剔除和脱落标准12-13二、治疗方法13-15(一) 分组方法13(二) 治疗方法131. 常规针刺组132. 针刺次髎组13(三) 观察指标13-141. 一般指标132. 疗效观察指标133. 安全性观察指标13-14(四) 疗效评价标准14(五) 安全性评价标准14(六) 资料统计与分析14-15三、结果15-19(一) 一般资料15(二) 试验前后患者病情对比15-16(三) 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比较16-17(四) 两种针刺疗法效果进行对比17(五) 随访结果17-18(六) 不良反应观察18-19四、分析与讨论19-25(一) 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19(二) 脊髓损伤后导致排便障碍的机理19-20(三) 本试验针灸选穴和行针针刺的原理20-22(四) 电针参数的选择22(五) 便秘改善的原理及机制22-231. 原理222. 作用机制22-23(六) 临床观察及注意事项23(七) 对统计数据的综合分析和试验结果的评估23-241. 参与试验的两组试验对象基础条件基本一致,具有参考性232. 针刺次髎组和常规针刺组在试验前后在病情具有明显的改善233. 试验过程中没有发生意外事件234. 随访结果复发率比较高的分析说明23-24(八)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24-25参考文献25-31致谢31-32附表32-37文献综述 脊髓损伤便秘治疗的进展37-46参考文献43-46
Tag:
治疗(6)患者(3)针刺(1)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职称评审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