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县新合乡位于杭州市桐庐县境内东南部,东南北三面与诸暨、浦江、富阳毗邻,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抗站胜利前夕,浙东游击队曾在此建立新民乡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时期,该乡曾是浙东人民解放军金萧支队活动的根据地和巩固的后勤基地,现留有金萧支队被服厂、修械所、金萧报社、后方医院、干训班、后勤部等红色胜迹、遗址12处。1986年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桐庐县新合乡为“革命老区”。近几年来,桐庐县政府为保护和开发这些红色文化资源做出了许多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许多问题,最主要的缺陷就在于未能全面地体现“金萧精神”,使其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内容和空间。“金萧精神”作为桐庐县新合乡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所在,是一种“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信念坚定、依靠群众”的红色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现时代所缺乏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需要的。弘扬“金萧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开发“金萧精神”的物质载体,使这种保护和开发服务于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因此,要在一定的原则和基础之上,探索“金萧精神”助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主体、效果、<b>医学
论文发表</b>载体出发,通过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提升村民文明程度,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创建红色网络平台等途径和方式,对当地村民、政府以及外来游客,尤其是我省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金萧精神”走进思想政治教育的视野,构建出两者相结合的有效机制,挖掘其中的规律,为全国范围内拥有红色文化资源的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区域性的经验和实践依据。 摘要4-5Abstract5-81 绪论8-16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8-101.1.1 研究背景81.1.2 研究目的8-91.1.3 研究意义9-101.2 研究现状10-13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3-141.3.1 研究思路131.3.2 研究方法13-14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14-161.4.1 研究重点、难点141.4.2 研究创新点14-162 桐庐县新合乡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金萧精神”16-262.1“金萧精神”的形成及内涵16-242.1.1“金萧精神”的形成过程16-202.1.2“金萧精神”的基本内涵20-242.2“金萧精神”与桐庐县新合乡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在关系24-262.2.1“金萧精神”是桐庐县新合乡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242.2.2 承载“金萧精神”的红色文化资源核心在桐庐县新合乡24-263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保护与开发26-373.1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基本类型26-283.1.1 纪念场馆263.1.2 纪念碑26-273.1.3 革命遗址27-283.1.4 其他283.2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分布及特征28-293.2.1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分布28-293.2.2 桐庐县新合乡“金萧精神”物质载体的特征293.3 桐庐县新合乡运用“金萧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29-373.3.1 桐庐县新合乡运用“金萧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评估30-323.3.2 桐庐县新合乡运用“金萧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32-343.3.3 桐庐县新合乡运用“金萧精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34-374 弘扬“金萧精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37-504.1“金萧精神”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
职称论文发表的重要意义37-404.1.1 有利于弘扬无私奉献的精神37-384.1.2 有利于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384.1.3 有利于开拓现代人的创新意识38-394.1.4 有利于坚定青少年的理想信念39-404.1.5 有利于推动群众路线教育工作404.2“金萧精神”助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40-424.2.1 政府主导,民众参与40-414.2.2 与时俱进,引领创新41-424.2.3 整合资源,加强渗透424.3“金萧精神”助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42-504.3.1 加强红色文化研究,扎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43-444.3.2 提升村民文明程度,拓展思想政治教育主体44-464.3.3 开发红色文化产业,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46-484.3.4 创建红色网络平台,丰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48-50结语50-51参考文献51-56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6-57致谢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