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导读
柴胡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芹亚科(Apioideae)、阿米芹族(Ammineae Koch)和柴胡属(Bupleurum L.)植物,属于多年生植物,模式种为圆叶柴胡。《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中规定:药用柴胡统一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chine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 olium Willd)
柴胡为伞形科(Umbelliferae)、芹亚科(Apioideae)、阿米芹族(Ammineae Koch)和柴胡属(Bupleurum L.)植物,属于多年生植物,模式种为圆叶柴胡。《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中规定:药用柴胡统一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chinese DC.)和狭叶柴胡(B.scorzonerif olium Willd)的干燥根,按性状不同分别习称“北柴胡”和“南柴胡”,作为我国传统的正品柴胡使用。我国柴胡属植物的种类较多,而且分布很广泛,除海南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1],全世界柴胡属植物约有150种,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亚热带地区。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共有柴胡属植物36种,其中有17个变种,7个变型;西藏有12个种,其中包含3个变种。

柴胡作为我国常用中药,具有悠久的用药历史,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以及护肝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感冒,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痢疾,胆结石,胆汁反流性胃炎等病症;此外,有研究证明,柴胡还可以治疗少阳证,肝气郁结而至的头痛、月经不调、痛经以及气虚下陷证等病症[2]。由于柴胡属植物的种类繁多,分布较广范,各地区入药柴胡不同,这完全取决于当地的资源条件和用药习惯。
为了更好、更全面的控制柴胡的质量,本研究采用GC-MS技术,对5个不同产地(拉萨、湖北、内蒙、山西和秦巴山区)的6份柴胡样品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其所含的化学成分。西藏产柴胡分别对地上部分(包括花、茎、叶)和根进行分析,地上部分共鉴定出57种化合物,根共鉴定出33种化合物;湖北产柴胡共鉴定出59种化合物;秦巴山区产柴胡共鉴定出34种化合物;内蒙产柴胡共鉴定出38种化合物;陕西产柴胡共鉴定出36种化合物。本研究还运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个柴胡样品中柴胡皂苷的含量,为柴胡原药材的质量评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根据测定得到的结果显示,柴胡样品中所含的柴胡皂苷a、c、d的含量与柴胡的原生长地有很大的关系,不同产地的柴胡,这三种柴胡皂苷的含量有所不同。其中,柴胡皂苷d的测得率最高,而柴胡皂苷a的测得率较低,柴胡皂苷c的测得率最低。在所测的样品中,柴胡皂苷d的含量均高于柴胡皂苷a的含量,这与原药材普遍测得柴胡皂苷d的含量高过柴胡皂苷a的含量的结果是相一致的。采用细胞溶血法,分别考查了各柴胡样品对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激活所引起的红细胞溶血反应的抑制作用,来检测它们的抗补体活性的作用。
其结果显示,柴胡的水提取部位、95%乙醇提取部位和精油部位都具有抗补体活性,各柴胡样品不同的提取部位其抗补体活性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本研究所选取的6个样本中,不同的样本、不同的提取部位其旁路途径的活性各不相同;而在经典途径中,西藏产柴胡的根的水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的经典活性强于其余5个样本,而精油的经典活性稍弱于其它样本,西藏产柴胡经典活性较旁路途径强,而且在不同的提取部位中,水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的活性强于精油的活性。因此,我们可以选择西藏产柴胡的水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的活性成分研究。
摘要4-7ABSTRACT7-10第一章 引言10-22第一节 柴胡的生长、采收及储藏11-121.1 柴胡的生长11-121.2 柴胡的采收及储存12第二节 柴胡的化学成分12-192.1 挥发油的研究13-162.2 柴胡皂苷16-19第三节 柴胡的抗补体活性研究19-22第二章 柴胡精油的提取以及化学成分分析22-36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22-241.1 植物材料221.2 仪器和试剂22-231.3 实验方法23-24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24-362.1 实验结果24-36第三章 HPLC法测定柴胡属植物皂苷(柴胡皂苷a、c、d)的含量36-42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36-381.1 试剂361.2 仪器36-371.3 实验方法37-38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38-42第四章 柴胡属植物抗补体活性的研究42-51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42-481.1 试剂与仪器42-431.2 实验动物431.3 植物材料431.4 实验方法43-441.5 补体系统经典途径的溶血性(CH50)测定44-461.6 补体系统旁路途径的溶血活性(AP50)测定46-48第二节 结果与讨论48-512.1 经典途径补体效价测定48-492.2 旁路途径补体效价测定492.3 柴胡属植物体外抗补体活性的确定49-51第五章 小结51-53参考文献53-57致谢57
Tag:
点此返回栏目查看更多>>>代写职称论文